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0节(1 / 2)





  六娘扶额,这个七娘,次次看小报,只关注这等恶俗之事。

  九娘细细想了想,这夏乾帝年初才弑母,现在又诛灭皇后母族,心性残暴,手段毒辣,实在可怕。这样的人如果在位,恐怕大赵的边境堪忧。她从七娘手中抢过小报,三张叠好了收在书袋里,笑着说:“七姐最爱看这宫闱秘闻,难道你想进宫不成?”

  说到进宫,七娘叹了口气,手撑起下巴:“我自然是想进宫见识见识,婆婆这么厉害,不就是因为在宫里待了十多年的缘故?只是我们甲班,现在张蕊珠排在第一,六姐第二,阿妧你第三,我和秦娘子,还要争一争第四,明年就是大比之年,那选入宫的公主侍读,不是张蕊珠就是六姐,唉——”

  她忽地笑着说:“六姐!阿妧,要不你们明年弃考两门如何?反正你们又不想进宫。”

  六娘正色道:“你又异想天开了!这可等同欺君大罪!”

  七娘垂下脑袋:“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九娘奇道:“传说鲁王吴王都心仪张蕊珠,她又是一心要进宫的,我倒不奇怪,可是七姐你怎么也心心念总想着进宫?”

  六娘心一颤,赶紧岔开话题:“别说这个了,中元节看戏的事,婆婆还没答应呢,说我们七夕节刚看过杂剧,哪有一个月往外跑几次的道理。怎么办?阿妧,四主主给你下帖子了吗?”

  九娘摇摇头:“没有。”她惦念着阿予和赵栩在宫中现在如何了,看了小报,大概知道她们都安然无恙。太后听政,苏瞻起复,看起来除了房十三造反,还都算好消息。

  待四位小娘子回到府里,才知道,那位与众不同的表叔母,太尉家的娘子魏氏,给杜氏、吕氏、程氏还有她们四个下了帖子,请她们中元节夜里去州西瓦子,看《目连救母》。

  四娘慌乱不已,青玉堂早就知会了翠微堂,中元节夜里,老太爷要带着三房的九郎十郎和四娘,去州西瓦子看杂剧,也是《目连救母》!可,青玉堂订的,和陈家的包间,万一相距甚远,那她岂不是会错过陈太初!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福田院:宋朝的养老院,有官办的也有私人办的。六十岁开始领铜钱和柴米。八十岁有衣服。九十岁以上,钱就更多了。嗯嗯。咱们魔都七十岁才能领老人证呢。哈哈哈。

  2、慈幼局:宋朝为了杜绝弃婴死亡,设立了慈幼局,抚养这些婴幼儿。

  3、沉速香、月麟香,都是安息香的一种。安息,是国家名,以前在波斯的旁边,信拜火教。现在位于伊朗的东北部。香炉,到了明朝宣德帝期间,很被发扬光大成为随处可见的地摊青花、五彩斗彩香炉。到清代,还用薄玉。在宋代,以青铜香炉为多。汝窑的香炉也有。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出自李白《秋风词》。

  5、都进奏院:宋朝的新闻管理机构,属于门下省,每天要负责颁发皇榜,五天要发一次邸报,邸报必须从门下省交到枢密院盖章,因为要审核有无军事情报。皇榜贴出来,不是像电视上那样大家都去看,互相交头接耳,官方会有统一的“新闻发言人”负责读榜和解释皇榜。两宋不会报喜不报忧。靖康时期,皇榜每天告诉百姓金兵打到哪里了……好憨的朝廷啊,想哭。

  6、进奏院:相当于驻京办。开封有200多个州进奏院,邸报的传送都由他们负责,统一雕版印刷或者活字印刷。邸报上都会有皇帝的日常起居、言行、国家政策、旨意、人员调动、军事行动等等。所以九娘靠邸报和小报能掌握信息和情报。所以什么皇帝的行踪要保密,也都是明清以后的事了。宋朝百姓心里有数着呢,今天皇帝去清风观了,几点到几点走,大家都知道。夜里徽宗去瓦子听戏了,和师师姑娘约会了,小报也都会有。百姓不以言论而获罪,基本是共识。当然,苏大神的“乌台诗案”又不一样,属于新旧党残酷党争的牺牲品,

  7、小报:宋朝的新闻审核相当放松,人人可以手抄新闻或印刷新闻,叫做“小报”。有来自皇榜的消息,还有民间八卦。先进不?到了南宋,新闻自由度没那么宽了。

  老夫人的团扇,照片我贴在微博上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微博名:小麦-麦麦

  第52章

  会宁阁,赵浅予嘟着嘴问赵栩:“六哥,爹爹都这样子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看戏?万一娘娘知道了怎么办?还有舅舅怎么也要去?还有看戏的事,为什么要舅母下帖子给孟家!难道我的脸面没有舅母大吗?”

  赵栩用软布擦拭着两柄仿照汉代铸造的雌雄短剑,长的约十五寸,短的只有十寸五分,都已经开了刃,方口洪首,灯下闪着精光。他抬眼看了妹妹一眼:“问那么多做什么?那么多还有。还有,你有过脸吗?”

  赵浅予气得不行,要上来捶哥哥。赵栩一伸手,剑光一闪,她吓得一缩。却是那短剑,却只断了她一根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