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80节(1 / 2)





  这一瞬间,他有一种自己正在参加世界大赛的感觉。

  这种连续的高技巧,以及从容感和优雅感,他发誓,在国内的比赛从未看过。

  这是哪儿来的运动员?

  最近也没听说有什么国外的高手归化到华国啊?

  两个高难度的技巧运动,在裁判们的心里,“叮叮当”地响,瞬间就加了50分。

  78分!

  何止及格!

  还是中上水平呢!

  要不是等着看余乐的跳台出来,就凭着余乐前两个道具的技巧运用,他们就已经对余乐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极好的印象分。

  这是名很出色的运动员。

  但可笑的是,他们之前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赛前的裁判会议白开了,这么一个运动员他们竟然在赛前没有丝毫地关注。

  叫什么来着?

  33号选手,余乐!?

  咦?

  这不是国家队才转项过来的那批运动员吗?

  开会的时候倒是提了一嘴,但考虑到他们才转项不久,即便身体素质都不差,又很对标空中技巧,但短时间内也很难出成绩,谁也没往心里去。

  包括余乐的来历,也没人在会上提,因而几乎所有人都对余乐底细不明不白。

  冷不丁的,在今天看见余乐的比赛,心里眼里就剩下两个字,惊艳!!

  难度有,还从容,像是在雪上浸泡了十多二十年的老家伙,滑雪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既优雅,又潇洒。

  余乐在两个道具上的表现瞬间就征服了裁判,哪怕他下桥的时候没有运用上技巧,也不会再降低裁判对他的印象分。

  那可是270°正面上桥,接180°【桥上跳】啊!

  如果说,余乐是在下桥的时候做的转体技巧,他们还要平静点,可这上桥转接桥上跳,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谁敢做?

  平地转直线都要晕能,更何况是在那么快的速度,踩着滑雪板在窄桥上做,多厉害啊!

  裁判们在心里一致夸赞余乐,惊艳无比。

  至于余乐。

  懊恼的要死。

  他漏动作了。

  他之所以选择窄桥,就是为了玩技巧,上桥转、桥上转和下桥转,平时训练的时候大体都可以拿下,这是他重点训练的一个“难度储备”动作。

  结果呢?

  到了比赛竟然没有发挥好!!

  他几乎可以想象柴爸爸黑成锅底的脸。

  当然他自己也不好过,白瞎那么多的力气和准备,桥上的一旋让他差点失衡,转眼就到了下桥的时候,哪里还敢再加动作。

  总之就是没做好。

  比赛还在继续,后面还有难度。

  第二轮再发力吧。

  余乐都来不及叹气,更来不及为自己精心筹备却惨遭滑铁卢的表现反省,下一个道具就已经近在眼前。

  毫无疑问,这个道具要挑战的是弧形桥。

  余乐在弧形桥上别有天赋,对他而言弧形桥和平桥的差距并不大,只是最近的训练重点都在前两个桥上,他确实很缺时间,这个桥暂时没办法加难度。

  就保守地滑呗。

  这是一个和训练时候不太一样的弧形桥,上桥的前半段桥身往雪道外面倾斜,然后在六米处骤然又朝内弯折。

  直入直出,一副钢筋铁骨绝不妥协的硬朗姿态。

  但余乐不能和它硬碰硬。

  若是角度选择不好,弯折处一定会掉桥,这也是余乐和柴明都没有进一步在这桥上安排技巧的原因。

  余乐现在的能力确实还无法驾驭这种桥。

  当然他上弧形桥,本身就已经代表了他的能力。

  追着余乐滑下的第一组裁判和第二组裁判在这个位置汇合,视线的余光用来控制方向,剩余的全部注意力都落在了眼前的身影上。

  不出所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