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554节(1 / 2)





  这一眼,就让霍尔曼万劫不复。

  他波浪段还没滑完呢,本来又不是技巧型的选手,这一分神,高度没有压下来,又一次冲上波峰的时候,整个人就被抛飞了起来。

  飞出近一米高,惊慌之下,连着平衡都失去,他身在半空,一只脚甚至抬起,整个人偏向了一侧。

  下一秒!

  霍尔曼巧用力量,又重新找到了平衡,稳稳落在地上。

  不愧是这个项目的头部运动员,今年的世界杯总冠军!

  只是……别看只是高高抛起了一下,却成了致命的失误,霍尔曼的速度骤然降低,被前面两个人拉开了距离,连带着都落后了阿道夫几分。

  霍尔曼落在了最后。

  不过是一个微小的失误罢了。

  但这就是障碍追逐。

  在这急速奔驰的赛场上,华丽激情的竞速赛下,每分每秒都透着一丝残忍。

  眺望前方终点线,霍尔曼知道,自己没机会了。

  所以……他更不明白,余乐是怎么突然冲出去,不但超过了自己,甚至追上了克劳斯?

  总不会是余乐做了什么吧?

  他们已经是这个项目最强的人,在波浪段的技巧就算有差距,也很微小,怎么可能会被人一下子追上那么多?

  别说霍尔曼不相信,就是一转头看见与自己并驾齐驱的克劳斯,也是不相信的。

  前一刻,视野再无旁人,下一秒便有人撞进眼球,那不断舞动的雪杖,简直就像两把剑,狠狠地戳在了他的心窝上。

  余乐……怎么追上来的?

  余乐还真就是靠自己的技巧追上来的。

  把两个波浪峰,变成一个波浪峰,三步并作两步这么个技巧,他已经想了很久。

  障碍追逐发展至今,赛场上早就出现了无数的技巧,年轻的小将,经验丰富的老将,他们都在用着自己习惯的方式,或者误打误撞去征服那一条条赛道。

  但无论新的技巧怎么层出不穷的出现,其核心能力还是运动员本身的能力,以及技巧的运用。

  就如同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

  到了克劳斯这类头部运动员的水平,他们对技巧的运用更讲究一个顺畅,信手拈来的技巧来自于丰富的经验,只有自己滑着舒服了,速度才能上去。

  然而,这样凭借本能的技巧,有时候也并不是十分的好。

  容易形成惯性。

  到了某个位置,便理所当然地用着自己喜欢的方式,而不考虑有没有更好的技巧。

  毕竟他们是头部运动员,其他人也相信他们的判断,认为波浪赛道就应该这么加速,这么压高度,这么做才是最正确的。

  什么?

  想一些新招?

  没必要吧,克劳斯他们都这么滑的,这就一定是最正确的。

  从众心理不单单是社会现象,在运动场上也很常见。

  就是余乐,他在坡障上创造了那么多新动作,跟在后面的人,不也没想过他究竟是对还是错,余乐能做出来自己也就必须要做出来。

  只是跟在他后面练动作,又怎么超过他?

  跟在后面的人永远只能喝粥。

  余乐从来不是个别人吃肉,自己喝粥的人。

  既然有了争夺金牌的机会,自己的经验积累又到了一个不错的程度,自然要去思考什么才是好的,才是适合自己的。

  让他学克劳斯的技术,没问题,他学。

  让他一直学克劳斯的技术,跟在后面拿银牌?抱歉,这不可能。

  余乐从对克劳斯说,自己要竞争金牌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跟着克劳斯学。克劳斯滑了多少年,他才练多久,他能跟上克劳斯就不错了,凭什么赢他。

  所以余乐将过去看见过的那些技巧在脑海里迅速整理了一遍,最后确定了自己的路。

  “三步并作两步”这技巧也没名字,姑且这么称呼。

  在过去的比赛里,不乏有运动员这么用过,但大部分都是高度没压好,失去平衡导致的意外。

  就算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试着去练,但很快就发现,这个动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借助前一个波峰向上扬起的角度,向高处飞起的时候,同时越过波谷和第二个波峰的最高处,落在波峰的背面,这样的技巧,首先因为“向上扬”这么一个技巧,与追逐赛“压高度”孑然相反,对于长期进行追逐赛训练的运动员相当棘手。

  往上飞不习惯,控制不好,容易失去平衡不说,谁敢保证落点就是自己想要的?

  追逐赛到了最后,速度都超过了80迈,这得多强的判断力和控制力,才能够确保自己一定落在精准的点上啊?

  无法稳定的发挥,这个技巧就不是好技巧。

  想想比赛正关键的时候,自己往上飞起不但歪了身子,还一头撞在对面的波峰上,还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