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节(1 / 2)





  李桂花倒是蠢蠢欲动,但是她个性张扬不够沉稳,受制于她老娘王氏,并且因为她从小丧父,因此老娘王氏在她心里有着绝对的威信,因此有王氏压着,李桂花不敢做什么。

  或许也意识到何氏是真心想帮她们母女的,李桂花对何氏的态度也好了一些。至少不是张嘴闭嘴的“病痨鬼”了……

  沈令仪也开始了自己上山采药卖钱的计划了。

  何氏想为她们母女出一份力,她也一样。

  既然这一世跟何氏有这样的母女缘分,沈令仪也十分珍惜。

  上辈子沈令仪很早就失去了母亲,虽然长大后想起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多感触,可是成长的过程还是十分遗憾的。

  虽然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可何氏的确是弥补了她一个不大不小的缺憾——让她有了一个温柔美貌,除了性子软之外没什么大毛病,又疼爱她的亲娘。

  当天晚上,沈令仪做了一个梦,在这个梦里,原身沈令仪重生了,她走的是小农女发家致富的路线,顺便收获粗犷强壮忠犬农汉一枚……

  在那个梦里,沈令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经历了那个沈令仪的一生,她过得十分幸福,也包括那个世界的何氏。

  虽然她们穷其一生都没有找到何氏的丈夫,也就是原身的亲爹。

  但是她们过的真很幸福,重生后的那个沈令仪把她们母女被王氏顺走的首饰偷了回来,然后悄悄的带着何氏离开了李家,后来两人就住在李强打猎的时候造的木屋里面。

  等何氏做绣品挣了钱,母女两人就在另一个村子安了家,沈令仪成为了她娘何氏唯一的亲传弟子,一辈子钻研绣艺。

  她的天赋出众,但她的野心并不大,做出来的绣品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她的控制之中。

  所以她们一辈子都过得十分顺心,没有太多烦心事……

  不过不一样的是,那个沈令仪至死都没有发现那根木簪有什么异样。

  当然,何氏也没有卖掉那根木簪,那根木簪最终成为了何氏的陪葬……

  沈令仪的丈夫是一个老实忠厚的农汉,对她忠贞不二。

  而且本身他也有一段狗血的身世,那就是他亲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娘是小妾上位,家里还有同父异母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愿意入赘沈家。他们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那个农汉真的做到了一辈子只对沈令仪一个人好,不管贫穷还是富贵,也把何氏当做自己的亲娘。

  最让沈令仪有所感触的是,他们有钱之后就匿名给王氏母女送去了一笔钱……

  沈令仪觉得,小姑娘跟自己同名同姓,长大以后脾气秉性竟然也意外的跟她相合。

  这或许就是她能穿越到她身上的主要原因吧。因为她们性格相像,气场相合……

  沈令仪死的时候,她就站在她的床边,而那个已经老的颤颤巍巍的农汉,死死的抓住妻子的手,没有让眼泪流下来。

  儿女们都十分懂事的没有打扰这对伉俪。

  而沈令仪分明看见这个年老的沈令仪在冲她笑,那样的笑容里面,有浓浓的满足和谢意……

  沈令仪死后第二天,那个老实巴交,爱了沈令仪一辈子的农汉也随她去了……

  第二天,沈令仪醒过来的时候,神情格外的复杂。这个梦是那么真实,真实到让她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并且她的确感觉到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并且沈令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身体现在才是完完全全属于她的,心思微动,瓶颈立即就松动了,沈令仪的功法直接水到渠成的进入了第三层……

  过了一会儿,沈令仪笑了起来。这很好,原身没有因为她的到来而无“家”可归,她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她没什么野心,只想跟她娘一起过平凡的日子,再找一个愿意珍惜自己的人,她做到了……

  由人及己,沈令仪就忍不住想,既然她无意中来到了这里,是不是也应该好好的过自己想要的日子,让自己过得顺心呢?

  只要她还是她,在哪里,做什么,又有什么要紧?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

  沈令仪一口气吃了七八块番薯,又带了一块,这才上了山,李桂花面色十分难看。

  “死丫头!饿死鬼投胎啊,吃那么多东西!”

  李桂花不敢骂太响,怕被沈令仪听见,却被她老娘瞪了一眼。

  王氏不是圣母,可她十分清楚,何氏教她的手艺足以让他们李家受益无穷。比起她们母女以前对她们做的事情。何氏简直就是一尊“活菩萨”。

  这个时候还不知足简直就罪该万死。

  甚至,何氏母女还给了五两银子。

  除了自己儿子一条命,何氏或多或少有些责任,导致她对何氏有些迁怒之外,事实上,她当初拿了何氏的首饰和她身上的银两,就足够她们母女这半年多在李家的花销了。

  一两银子对有钱人而言,或许不多,但是对穷人而言绝对不少,一文钱能买一个大白馒头,两文钱就能买一个肉包子。

  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足够普通庄户人家两个月的嚼用。

  真要说起来,以前何氏母女三餐不济,倒是她们做的太过了……

  李桂花在她娘的眼神之中败下阵来。心里还是不服气。不过两个月以后,她娘亲手绣的一副小幅的红梅图卖了一两银子之后,李桂花对何氏就再也没有怨言了。

  她只是性格有些缺陷,并不是不识好歹。

  她娘以前从没碰过针线,当然,农女出身的王氏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缝补工作,可是刺绣这种手艺向来不是一般人家的姑娘能学得起的。这是一门能养家糊口的手艺。

  可是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她娘就能做出一副价值一两,甚至更高的绣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