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1 / 2)





  阿元拎着菊花糕,挠头看她:“你为什么不去?”

  洛梨催促道:“你别问那么多了,你去了,回去我给你推秋千。”

  阿元听了,立即点头,跑到院子跟前敲门,洛梨则躲在了一边。

  院子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模样俊俏的白衣侍卫,正是明月。明月细细看了阿元,有几分眼熟:“你是……”

  阿元举高手里的篮子,笑眯眯的说:“明月哥哥,我是阿元,我是来送菊花糕给大表哥的。”

  明月仔细一看,之前灰头土脸的小家伙清理干净之后,宛如粉雕玉琢的一个粉团子一般,着实可爱。他不由得笑道:“原来是你啊!进来进来!”

  他疑惑的看外头:“没人带你来吗?”他应该还有一个姐姐吧?但院子外头却没人。

  “我自己来的。”阿元十分得意的说。

  明月笑着将阿元带了进去,引进了书房。

  书房中,白衣男子乌发披肩,一根白色锦带松松束着,修长白皙的手指斜支着下巴,正在看书。

  他的脸上没有戴面具,眉目若画,肌肤素白如玉,并无半分瑕疵。乍一看去,几会误以为月上谪仙落于人间。

  阿元看到他呆住了,一双眼睛瞪得圆圆的。之前姐姐说大表哥戴面具是因为脸上有疤,如今看着,不但没有疤痕,还特别……特别好看!

  沈胤抬眼,见是阿元,倒有几分意外。

  阿元看到好看哥哥心中欢喜,高兴的把菊花糕举起来:“姐姐做的菊花糕,谢谢大表哥!”

  沈胤怔了一下,对他招招手。

  阿元屁颠屁颠的跑到了他的身旁,他身上有一股清冷和幽淡的芝兰香气,特别好闻。

  打开篮子,里面有一个白瓷盘,盘子上搁着五块菊花糕,菊花的形状,金黄色,看得出是刚做的,带着菊花和糕饼的香味。

  沈胤的嘴角微微扬起,站在一旁的明月看的呆了一下。咦?公子笑了?他素来是不笑的呀!

  只是那笑一瞬即逝,他从盘中拿了一块糕点出来,递给阿元。

  阿元高兴的接过,咬了一口,赞道:“姐姐做的糕点就是好吃,甜滋滋的!”

  沈胤唇角再次扬起。明月忍不住揉了揉眼睛,难道是他看错了?公子今天第二次笑了!

  阿元盯着沈胤的脸,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眨都不眨,称赞的说:“大表哥笑起来真好看!比我姐姐还好看!”

  男子嘴角的那抹笑容不由得僵住。

  明月抹了一把冷汗,这小家伙可真会说话啊!怎么能拿男人的容貌和女人比?公子肯定要生气了!

  沈胤并没有生气,那抹笑容消失,恢复了面无表情。

  阿元是个自来熟,和谁都能说上话,哪怕对方是座冰山。这也是洛梨为什么把阿元推出来的缘故。

  小阿元踮起脚尖,拿了一块菊花糕递到了沈胤的嘴边:“大表哥也吃啊!很好吃的!”

  沈胤接过他递过来的糕点,咬了一小口尝了尝,很清香。他素来不喜甜食,但这个甜度却刚刚好。

  洛梨在外头等了半天,终于等到阿元出来,她脚都快站痛了。她只是让阿元送糕点,可没让他真在里面认亲戚啊。送糕点只是完成一个任务,她可没有跟那冰山打好交道的打算。

  明月本来要送阿元回家,洛梨让红豆去接人,明月便将他交给了红豆。

  “怎么呆了这么久?”回家的路上,洛梨忍不住问。

  阿元笑眯眯道:“好看哥哥让我有空再去玩。你瞧,他送了我什么?”

  洛梨低头一看,阿元手心里有一只白玉做的小鹌鹑,小是小,却极为精致。

  阿元美滋滋道:“这鹌鹑里面加了水还能当哨子吹呢!好看哥哥告诉我的!”

  洛梨不由得气闷:“你是有了表哥就没了姐姐是吧?你说的好看哥哥是大表哥?他哪里好看了?”

  阿元鄙夷的看了他姐一眼,一副你不懂你不知道的样子,真真是气炸了洛梨。这是她亲弟吗?墙头也跳的太快了些吧!

  第5章 教训她

  大随的十一月已经将近入冬,洛梨原先的老家屯阳比这边气候暖和的多,花木常年碧绿,而晋安这个时候,已经显出萧瑟的景象。

  一阵冷风出来,洛梨打了个哆嗦,她的衣裳穿的单薄了。她拉紧了阿元的小手,加快步履回到了青华苑。

  厢房里传来表妹沈凌波的声音:“这狐裘都旧了,还带杂色的,我不要穿,白日里我四姐姐穿的那样漂亮的银狐,怎的我就不能有一件?”

  嬷嬷无奈道:“我的小祖宗,咱们这里可怎么跟四姑娘那边比呀!这狐裘虽然旧了,刷一刷还是能穿的。”

  沈凌波气呼呼的哼了一声,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都是沈家人,大房嫡女沈如月穿的是贵重的银狐腋裘,而二房的嫡女却只能穿旧了的杂色狐裘,这差距……

  洛梨来了才知道,姑母在这里过得也不容易。

  进了厢房,洛涟漪早已在那里等着她姐弟俩,她让人采买了入冬的夹衣和锦袄已经放入了他们的衣柜。

  洛涟漪拉着洛梨的手,微笑道:“出去一趟便冷成这样,看来你也是怕冷的,我早已叫人准备足够的炭火,冬日里不会冻着你。”

  洛梨感激的点头。姑母待她是真的好。

  洛涟漪虽然带着笑,笑容里却有几分忧郁之色。洛梨忍不住问:“姑母是有什么事吗?”

  洛涟漪欲言又止,摸了摸阿元的头,对红豆说:“带阿元去喝碗鸡汤,暖和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