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章(1 / 2)





  骆得意低着头捧着匣子小心地进入御花园,见萧太后闲散地垂钓,萧玉娘在一旁读着折子,便跪下磕头道:“启禀太后,岭南夏县、夏丞之妻新做了点翠,特命草民送来给太后过目。”

  萧玉娘笑道:“你每每进献有功,上会子太后不是已经赐了你六品的官了吗?”

  骆得意低头,忙自称微臣。

  萧玉娘叫宫女拿了匣子来,自己接过打开,只见那匣子里翠光浮动,虽是一套的凤钗,但只只金凤上的点翠颜色不一;虽是不一,却不突兀,好似流水般从浅到深地派着,忙拿去给萧太后看。

  萧太后瞅了一眼,也不觉呆住,笑道:“这个手倒是巧得很。”那了一支群蓝的在手上把玩。

  萧玉娘会意,立时将那支赤金点翠簪子给她戴在头上。

  萧玉娘又去打开另外一只匣子,先见里头是卷着的羊皮一般的卷轴,打开了,却见里面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牡丹图,从花瓣到枝叶蔓茎,俱是用翠羽点缀而成,惊叹之下,便又呈给萧太后看。

  萧太后今次丢开了鱼竿,细细拿着手去看那画,口中也是惊叹连连,半响问:“南边还在修路吗?”

  骆得意赶紧道:“正在修路,岭南地方上的官宦已经自发地修路了。”

  萧太后道了一声赏,令人领着骆得意去领赏,口中含着一枚才送来的冰沁荔枝,一只手勾勒着画上牡丹花瓣,沉吟道:“朝中老臣还是不肯向岭南修路?”

  “是,老臣说,岭南乃是穷山恶水,况且又有险山峻岭,若修路必是件劳民伤财的事,不值当如此。”萧玉娘托着五彩珐琅小茶盅接过萧太后口中的荔枝核。

  萧太后冷笑道:“南边运来了这么些东西,他们还口口声声穷山恶水?据哀家看,是他们老到懒得动弹了,才固步自封。”

  “太后的意思,是怜悯老臣体弱,令他们回家荣养?”萧玉娘眸子一动,萧太后要修路的心思已经十分明了了,那几个闹着不肯修路的,只能提前告老还乡了。

  “嗯。”

  “臣明白了。”萧玉娘立时向外退去,斟酌着如何不动声色地叫老臣们自己告老还乡,只是,没了阻挠太后的老臣,道路畅通了,那“夏县”“夏丞”兄弟二人该何去何从?

  第70章 大赦天下

  还有,赛姨这名字,到底是怎么回事?萧玉娘不由地为岭南的那群人一叹,回到她如今的“衙门”里呆坐了半日,便叫人给那几个古板的老臣降下赏赐。

  这赏赐里大有文章,若是吃不得人参的,便有意送人参;吃不得鹅肉的,偏偏要送鹅肉。

  如此这般,不过须臾几日,老臣们人人自危,虽不见朝堂上有什么动静,却也被儿孙劝说着识时务地送上告老的折子。

  萧太后自然是准了,且准了之后,立时提出向岭南修路一事,发话之后,不过两日户部、工部便联手呈上了折子。

  萧太后瞧见折子里写着的花费、人手,也不由地在心里打起鼓来,这些银子、劳力派遣过去,若是在岭南那地上修不成路,这可怎么着?犹豫再三,终于拿出当年与士族为敌的决心,下了旨意,工部、户部联手派人先去岭南探路,待一年后,正式修路。

  这旨意下来,要服徭役的劳力,并不肯背井离乡的工部、户部官宦无不在心里唾骂夏县、夏丞兄弟,知道这二人真实身份的,只觉祸害到了哪里都不叫人省心;不知道这二人身份的,心里骂的话越发没个遮拦。

  于是有心人一番运筹帷幄,竟将平衍刺史夏老爷荐去带人修路——毕竟传说岭南那边野兽出没、瘴气弥漫、毒藤遍地、匪类成群,不曾去过的人,皆以为要向那边修路,不亚于天方夜谭。将这差事推给夏刺史,待修路不成,就叫夏刺史自食其果——谁叫他最先跟秦太傅张罗着将岭南的佳果弄到长安来的呢!那秦太傅一把年纪,又深得萧太后器重,没人敢动他,便只能动了势单力薄的夏刺史。

  于是夏刺史升了一级,成了工部尚书,领了圣命之后,便带着工部的官员,离开富硕的江南道,向岭南去探路,路上少不得要带了上百官差,以防山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