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章的确……让人膈应!(1 / 2)


“……不过四个月。往长了说,五个月征兵,闹不好四个月就有可能。孩子们……我带走吧。去山里历练比在村里强。咱们生养他们一次,不能……”

梁安的话没有说完,梁庐点点头,没有异议的说:“老三,你说啥都行,你只管把孩子带走,至于其他的……你不用管,家里我来弄。”

大家都明白,眼瞅苗出齐就该间苗、锄地、铲地。这个时候把两个主力劳动力带走,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梁安跟曹氏听到这话,互看一眼,纷纷点头。

曹氏走上前,侧身行礼,说:“多谢二哥了。那日大姐回家,后来回去也没再来这边,想也是二哥的帮忙。”

梁庐闻言摆手,自谦的道:“别这么说。我也是看不惯大姐的样子。说到底一个出了门之的女人,还管娘家的事儿,我看着膈应。”

这话说的不假,的确……让人膈应!

梁庐看着梁汉松,想了一下,又道:“三弟,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明儿丑时。给孩子带两身衣服,其他那些就不用了。”梁安说的实在,拍了拍大侄子的肩头。

梁庐听了点点头,看着他,道:“一起走吧。他们娘俩也该睡觉了。”

“行,那咱们一起走。孩子他娘,出来挂下门。”梁安说完,跟梁庐率先往前走。

其实曹氏跟齐妙,都很舍不得让他们爷俩走。这梁安说去深山锻炼,没说时间,可想来也得四五个月。

怎么想怎么觉得……长。

曹氏出去挂门,半天都没进屋,齐妙心知是跟着回老宅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

曹氏是要回去,给丈夫、儿子,准备些衣服带。

碗筷刷好、擦干,一一摆放在碗架子里。

晚上曹氏还得针灸,剩下了一碗烧刀子,正好用来泡针。爹爹跟哥哥这一走,想来老宅那边肯定是要找茬的。到时候,还得靠她给曹氏做主。

虽然母亲不是怂包,但在这个“孝”面前,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

水烧好,齐妙先洗漱,穿拖鞋出去倒水时,听到院外魏氏跟曹氏的对话声。

原来,明天出去,梁安想的很周到,让把赵睿达也喊着。

去不去另说,但一定要告诉。这样的大事儿,魏氏自然不能拖后腿,拉着曹氏的手,感激的道:

“三婶儿,谢谢你。我一会儿就给我们当家的收拾东西,不管有多难,也得让他去。家里的地……我自己也行。那些都是做熟的,没问题。”

曹氏看着魏氏的样子点点头,轻拍其手背,说:“孩子,三婶儿说句多嘴的话。差不多就赶紧要孩子,这一去征兵,少说三年,多说……可就不一定了。”

魏氏明白她的意思,重重叹口气,说:“放心吧三婶儿,这个我一定得做。多谢您了,这么晚还过来告诉。等达哥回来,我就跟他说出去的事儿。”

曹氏推门进院,正好看见齐妙,将门挂上,拉着她进了屋。齐妙给曹氏打水,让她洗漱。曹氏瞅着闺女,轻叹口气,说:

“你爹跟你哥一走,咱们娘俩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有些话娘不能说,所以你该说就说吧。别怕名声毁不毁,不立威,一切都白扯。”

曹氏想得开,名声跟受欺负来说,自然是后者比较重要。

齐妙伸手,抱住曹氏点点头,道:“放心吧娘,我不会让咱们娘俩受屈的!”

梁安带着梁汉森、梁汉森还有赵睿达走了好几天,村里人才发现少了人。免不了的问上一嘴,曹氏等人也就是说去山里打野味、赚钱去了。

征兵的事儿还没信儿,说多了,就有造谣的嫌疑,那可不行。

娘俩在家,小日子过得十分舒服。

白天,曹氏喂鸡、收拾院子、做饭。齐妙则是带着魏氏去后山,挖些野菜喂鸡,偶尔还能采些草药。

端午节因为梁安父子不在,娘俩跟魏氏一起过得。包了饺子,喊魏氏过来吃,也就算过了个端午。

端午之后田间地头又要开始忙了。

梁庐真的很靠谱,田里需要间苗、铲地等活儿,老宅并没有来找曹氏。具体他是怎么做到的,不得而知。

反正曹氏跟齐妙,为此都很感激他。

齐妙的三亩地,是曹氏帮着弄得。齐妙不会,完全就是跟在曹氏身后学。原主记忆里也种地,可铲地、锄地这些精细的活儿,她不做。

但是她薅草,把田里的草薅的干干净净。

三亩地外加小片荒,娘俩做了差不多十天。晚上还去帮魏氏做了点。她家五亩地,一个女人肯定不行。

这天黄永川带着几个孩子过来河道这边,他们家也有地在这里,见到齐妙母女,黄永川笑眯眯的上前打招呼,说:

“哎哟三弟妹啊,你这是……给谁种的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