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九六章 崇祯四式(2 / 2)

原本围在皇帝身边鼓掌的内外大臣们,听见这个声音之后,遂以孙承宗、毕懋康、孙元化为首,与周边警戒的士卒们一起,呼呼啦啦地跪了一地,前呼后应地山呼万岁起来。

到了这时,不管怎样,这次线膛火枪的试射,就算是宣告成功了。

当天下午,就在武备院白冶城第三枪炮厂的靶场上,崇祯皇帝拿着一杆双筒的望远镜,还观看了矿营士卒的膛线炮试射。

亲眼观看到,靶场对面至少三里开外的山坡上,一面巨大的被刷上了一圈圈白灰的红砖墙体,被一门炮管内壁上铸造了简陋膛线的红夷大炮应声击毁。

崇祯皇帝略微想了想就知道,刻了膛线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即重型红夷大炮,能够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准确击中那一片墙体,必定是经过了武备院第三枪炮厂反复丈量、反复测试、反复校正过,才能打出的结果。

这种事先的反复校正,对于测试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精度来说,并不准确。

不过,能够隔着两三里远的距离,将重达十八斤的铁质弹丸,高速抛射出去,还能凭借着弹丸出膛之后不断衰减的动能,将一面由水泥与红砖砌就的墙体瞬间击垮,已经足以说明,炮管内壁刻上了膛线的大炮,比普通的滑膛大炮射程要远。

因为这个时代的重型红夷大炮,虽然已经是最强劲有力的大炮了,但是其射程却始终是个问题。

搁在高高的城墙炮台之上,打出去的弹丸固然可以拥有巨大的动能和射程,如果当面地势开阔,甚至可以打出十里以上的距离。

但是其有效的射程,也就是弹丸平地直射,并能够击毁一面墙体的距离,大概只有一千二百五十步左右,也即一千二百五十米左右。

这也是武备院通州枪炮厂,在改进了火药配方,并且在运用了铸钢造炮,提升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性能之后,经过反复测试得出的一个结果。

至于其准确度嘛,那就不用提了,反正打的也不是点,而是面。

观看完了矿营宋应星与邱钺二人指挥的膛线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试射演练,天色已经黄昏。

崇祯皇帝本来有意要亲自下场,试一试这款武备院最新的前装燧发膛线枪的威力,但是鉴于此时天色将晚,最终还是听从了孙承宗的劝说,在简单地接见了武备院驻第三枪炮厂提举刘汉,白冶城矿营坐营文官宋应昇,以及矿营参将刘穆、游击邱钺等人之后,结束了这一天在第三枪炮厂靶场的活动。

第二天上午辰时,崇祯皇帝的御驾再一次来到白冶城南门外的武备院第三枪炮厂,先是走马观花式地视察了第三枪炮厂炮管铸造与阴直式膛线刻制的大作坊,然后又走马观花式地视察了枪炮厂枪管铸造与阴直式膛线刻制的大作坊。

崇祯皇帝在视察结束之后,正式将刻了膛线的那款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命名为“神威克虏大将军炮”,并将最新款的刻了八条阴直式膛线的前装燧发线膛枪,命名为“崇祯四式前装燧发线膛枪”,即日起定型制造,并由户部与内务府拨款进行量产。

与此同时,就在白冶城南门外的武备院第三枪炮厂内,崇祯皇帝再一次召见了枪炮厂经办线膛枪事务的提举官刘汉,也再一次召见了白冶城矿营的文官武将宋应昇和刘穆,并对工部和武备院上报的有功人员升赏提用。

提举官刘汉列入工部士籍,晋升为兵部武库司员外郎职衔,升任武备院火器局监督,仍兼任白冶城第三枪炮厂提举。

刘汉这个人,是个匠户出身,平生连个秀才功名或者哪怕是个童生的功名都没有,当初在通州参与铸炮有功,被崇祯皇帝越了许多级一举提拔为武备院火器局的正七品主事。

这一次因为刻造膛线有功,又被崇祯皇帝提拔为兵部经制司即武库清吏司的员外郎,当下心中激动不已,一再叩谢皇恩浩荡。

除了赏赐这个刘汉,崇祯皇帝向随驾的朝廷大臣,以及奉旨觐见的宋应昇、刘穆二人当众宣布,白冶城矿营全体留守将士即日起并入神机营为神机左营,仍驻白冶城营地,负责白冶城一带防务。

同时,刘穆改任新编神机左营营官参将,宋应昇升任白冶城工部分司郎中兼任新编神机营左营监军副使。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个安排,刘穆与宋应昇两人都是喜出望外。

一来,白冶城的矿营留守队伍终于借此机会摆脱了沦为后备军即非正规军队的尴尬地位。

二来,他们虽然没有被升入矿营将士们盼望的近卫军序列,但却直接成为了天子亲军神机营的一部分。

虽然今后仍然驻守距离京师三四百里的白冶城一带,但是他们的身份却已经大为不同了,至少营中将士们的待遇和前途大为不同了。

刘穆与宋应昇,一个是江西出来的武进士,一个是江西出来的文进士,两个人因为都是江西籍,所以中进士之后,就进入了李邦华的视野,被先后弄到了白冶城的矿营任职。

同样因为,两个人都是江西老表出身,宋应昇与刘穆一文一武配合得很好,等到李邦华远赴西北督战之后,两个人携手经营,将矿营留守的两千人管理得井井有条,日常训练也保持了过去的标准。

崇祯皇帝来到白冶城,得知眼下管带矿营留守人马的文官武将是这两个人,对这支队伍就比较放心,而且他们行动整齐如一,更兼熟练火器,正是神机营需要的人马。